關於心理諮商這件事

心理諮商和身心科有什麼不同? - 陳曉蕾 心理師

心理諮商和身心科有什麼不同?

  - 陳曉蕾  諮商心理師 -

在許多講座的的場合當中很常會有一個提問是心理諮商和身心科有什麼不一樣?我有時會覺得心情低落、憂鬱、有時候會想很多想到睡不著覺,那我這樣是要去看心理醫生嗎?但事實上台灣目前並沒有『心理醫生』這個這個職稱,心理治療者有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那我們該如何挑選選適合自己的選項呢?

什麼是心理諮商?

許多人對於心理諮商的第一個想像都是躺在一張躺椅上,好像在躺椅上可以訴說自己內心所有的秘密,心理師會在旁邊拿著紙筆記錄一邊給予『嗯哼』的回應。

然而心理諮商並不一定會和電影所演出的一模一樣,心理諮商不會只有單純舒服的感受,他同時也開啟學習模式,讓你去探索自己。心理師會全心投入、專心地傾聽,並提出問題刺激當事人去思考,去檢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令你感到痛苦的蛻變過程在諮商過程引發的觀念一開始可能令人害怕、抗拒,因為它們往往威脅到你目前的心理平衡狀態,有時候諮商結束還會感覺到疲憊,甚至會覺得現在的自己過的也是好好的,到底為什麼要有所改變,還是回到一個讓自己相對舒服的狀態不是更好。

但在通往深層蛻變的過程往往是痛苦難受和不舒服的,因為我們要改變的往往是自己不喜歡的樣子。要達到行為和態度的一致的轉變是需要付出努力、勇氣、毅力和時間的,所以諮商會是需要一些階段性和時間的,每一次晤談的
50分鐘都是一個自我改變的開始,心理師知道這個過程是很難受和痛苦的,但心理師也願意花最大的努力陪伴個案一起經歷這段不容易的旅程。

心理師與身心科醫師的訓練差異

身心科醫生是醫學專業人士,專門訓練和治療與心理和生理健康相關的問題,如精神疾病、心理障礙、神經系統問題等。他們可以通過藥物、心理治療或其他治療方法來幫助當事人,因此當你已感覺到內在失衡的程度出現了一些身心症狀,或是情緒壓力已經超過負擔,就診身心科或是精神科可以幫助你了解現在的狀況是否有醫療上的需求,並且能夠開立診斷與藥物。而心理師的訓練是以心理學與諮商理論為基礎,藉由學習各種心理學派理論來認識人類心理認知與行為,並藉由深度談話的方式來協助有心理困擾的人,協助人們調整與改善不適當的壓力因應方式,並學習新的觀點看待與因應目前的生活困境。

如果你正經歷情親子關係、人際互動、情緒關照、生命意義、親密議題、壓力調適、婚姻家庭、親密關係、自我認同...其實生活中的每個面向,都可以是心理諮商工作的主題,而在情緒或是身心上超過負載出現相關症狀時,你可能就需要就診身心科以尋求幫助。

無論你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位合適的專業人士,與之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並且在整個過程中保持開放和積極的態度。尋求幫助是一個勇敢的舉動,而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則是關鍵。

陳曉蕾  諮商心理師

伴侶諮商、成人、青少年
人際關係與情感議題
情緒與壓力調適
憂鬱與焦慮議題
婚前諮商
伴侶親密關係與溝通
關係分離失落與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