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倖存 創傷的修復
- 孫令儀 諮商心理師 -

童年的倖存者
在幼年時期的創傷對人的心智會產生莫大影響。這些受傷可能來自於與父母、手足等重要他人的相處感受,包含被過度地苛責、管控、情感需求上的漠視或是肢體暴力,在心理上、身體上的界線都會產生混淆。例如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或是爭執不斷的家庭氛圍,會導致孩子對關係的建立與維繫產生高度的不安全感,情緒的界線也容易混淆,對於情緒會建構出獨特的「保護罩」模式,較難以承接與感受情緒。如此會促使孩子發展出生存的策略,在這些不舒適的經驗中存活下來。在童年的創傷中孩子會發展應對的措施,帶著從創傷中的「學習」逐漸長大,用過往倖存的模式與朋友、伴侶相處。
修復的意義與關鍵
背負童年時期的創傷是相當承重的負擔,每個人的修復過程都是獨特的,並且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社會支持、個人資源和文化背景。重要的是要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來癒合。修復與整合中有幾個關鍵:
- 承認與面對:這是首要關鍵,也是相當艱難的。透過承認過往的傷害是真實存在的,讓我們意識到這些經歷如何耗損自己的生活,各種複雜兩極的情緒會湧上於內心。例如會開始滿腔怒氣,無法消停;或是認為傷害造成的影響已經無法挽回的絕望感。
- 讓情感流露與展現:在承認與面對的歷程中我們會經驗到強烈的情緒,嘗試不去怪罪自己、拒絕自己的情緒,讓這些過去未被重視的感受自然的呈現。此時的關鍵是真實地靠近自己,無須評斷與定義自己。
- 尋求專業的陪伴及協助: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深度的統整家庭經驗對你的影響,陪伴你在修復的歷程中理解自我,重建與自己的關係,重新學習建立屬於你的新人生。
- 持續貼近自己、療癒自己:持續地照護自己的內心,透過貼近自己的情緒感受,呵護療育受傷的自己。
每個人的心理條件皆不相同,無論是否有創傷的童年,只要你覺得想要更理解自己
歡迎預約心語心理諮商所 聆聽你內心的話語 陪伴你渡過艱難的時刻

孫令儀 諮商心理師
親密關係議題
家庭議題
自我探索
情緒困擾
壓力調適
青少年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