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性別

男性壓力與憂鬱- 陳大山 諮商心理師

 

 

男性壓力與憂鬱


- 陳大山 諮商心理師 -

 


   
    從男孩變成男人的分水嶺,有許多人是從能夠開始獨立生活、獨自謀生開始算起。約莫是20到30歲,大學畢業或研究所之後,許多人試著在社會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社會位置的過程,也像是在測試自己的能耐,不僅要看自己有什麼能力、也要看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30歲前後的男性,在職場上漸漸已有了穩定的位置,但肩上的責任卻似乎更重了。許多人開始犧牲下班時間,或者為了達成公司所要求的業績,很努力地去做。也會獲得不錯的成績。可是也有許多人,在好不容易收入變好、升遷便主管、或者自我期許的社會位置後,卻開始感覺到不對勁。

    有的人是輕微失眠、有的人開始覺得每天生活日復一日,有著揮之不去的無奈感;有的男性則是到了會被家人催促結婚的時候,但是對於婚姻跟婚後可能得要承擔的責任,卻又覺得充滿壓力。早早結婚的男性,可能要要面對日益升高的夫妻衝突,以及教養觀念上的差異。

    這時候有許多隱形的壓力,就逐漸形成了,如同枷鎖般漸漸加重。也有人說,就像一台在高速公路上的車子,駕駛座上的男性感到累了、疲倦了,卻找不到下去的交流道,只好繼續硬撐。

    有些來求助的男性跟我提到,這些工作的疲倦,也不只是身體過度付出而已。而是心理上承擔了許多,也許是責任、也許是家人的期待、也可能是自己對自己的期待。也許我們的社會,似乎沒有給予太多男性傾聽內心感受的聲音。有時候,忽略自己心裡的聲音,是憂鬱悄悄找上門的時候。

    憂鬱在男性心理似乎佔據了一個不同的位置。女性往往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主動尋求協助。但男性較多透過忍耐、壓抑來因應心理的憂鬱與憤怒。這些壓抑日積月累,有一天才會突然意識到,原來這是一種「痛苦」。

    心理諮商沒辦法像醫療那般開藥給你,但
心理諮商有一個完整不被打擾的空間,讓憂鬱的男性得以盡情訴說。有許多男性個案來到諮商室後,他們回饋說:「來諮商,感覺像是被釋放了」。

    也許我們的社會真的綑綁住男性太多,讓男性疲倦了也找不到休息的地方,壓力與憂鬱深深困擾著我們。想鼓勵各位男性
,在朝向目標全力奔跑的過程中,別忘了偶爾停下腳步看看路邊的風景,也停下來看看自己。讓心理諮商能夠幫助你,陪你找到釋放痛苦與壓力的路徑。
 

陳大山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諮心字第005297號
社會工作師 內授中社字第1015961526號

兒童青少年 | 遊戲治療、人際衝突、拒學
親子關係 | 親職教養、溝通衝突、暴力管教
男性發展 | 情感困擾、婚姻角色調適、中年危機、生涯發展定向、選擇與轉換
焦慮憂鬱 | 壓力情緒調適、悲傷失落
內在探索 | 原生家庭議題、夢境探索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