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壓力

與產後憂鬱同行:愛與理解的療癒之路-羅靜伃 諮商心理師

與產後憂鬱同行:愛與理解的療癒之路                                                                          - 羅靜伃  諮商心理師 -

        月琳(化名)懷孕時滿懷期待,細心準備著寶寶的一切,從嬰兒床的位置到尿布、奶瓶和玩具的品牌,每決定一項彷彿就更靠近美好的育兒生活。她以為自己做好一切準備,就等寶寶誕生,然而生產後的生活,卻超出她的想像。
自從寶寶誕生後,月琳覺得自己就沒有好好休息過,除了每四小時要擠一次奶外還要不時照顧寶寶的各種狀況,每次哭聲響起月琳就手忙腳亂的嘗試安撫,但有時候寶寶就是無法停止哭泣,怎麼哄也哄不好,就連擠奶、餵奶都讓月琳感到挫折,總覺得因為自己找不到好的姿勢,才讓寶寶一直無法順利吃飽;之後也不知道為什麼寶寶的臉上開始出現大片的痘痘,屁屁也有尿布疹,雖然醫生都跟月琳說是一般常見的狀況治療就好,但她忍不住去想是不是自己哪邊做不好,所以害寶寶不舒服。在深夜,月琳看著網路其他媽媽的分享,想著為什麼同樣是育兒生活,別人看起來這麼優雅容易,自己卻顯得這麼狼狽不堪,就在這時寶寶又開始哭泣,月琳抱起寶寶眼淚不禁流了下來,邊安撫寶寶邊想,什麼都做不好的自己好失敗、好無能,是不是其實……我根本沒有能力當一個媽媽呢?


月琳的狀況其實就是產後憂鬱的徵兆。

什麼是產後憂鬱?

        產後憂鬱是指在生產後數週至數月都維持異常的情緒低落無法調節的狀況,不僅影響媽媽本身,也可能波及家庭生活與親密關係。產後的憂鬱與環境和生理狀況的改變有關,就環境而言,新成員加入時家庭結構與生活步調都會發生轉變,媽媽本身在社會角色上也有所不同;生理上,產後憂鬱涉及荷爾蒙、免疫反應及壓力系統的變化,導致產後的媽媽有憂鬱的傾向,且不可控制;所以生產後情緒低落的時間長達數週,就要有所警覺,是不是有產後憂鬱的狀況。

產後憂鬱的徵兆
以下是一些常見徵兆,媽媽們或對產後憂鬱想多了解的人,可以檢核是否有符合的項目:
◆情緒低落:幾乎每天感到沮喪、失落或絕望。
◆興趣喪失:對以往喜愛的活動感到無趣,甚至對寶寶缺乏親密感。
◆疲憊與無力:即使睡得足夠,仍覺得精力透支。
◆食慾改變:明顯的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
◆失眠或過度嗜睡:無法入睡或總想躺著。
◆自責或無價值感:覺得自己是個「壞媽媽」,甚至不配當母親。
◆難以專注:思考或做決定時感到困難。
◆對死亡的想法:有時甚至會想到傷害自己或寶寶。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兩週以上,並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如何應對產後憂鬱
當發現自己或他人有產後憂鬱的狀況時,適時採取行動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提供幾個簡單實用的建議:
1. 維持正向的人際連結
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不要害怕向親近的人傾訴你的感受;也可以參加新手媽媽的互助團體,與同樣經歷過產後調適困難的人互相支援。
2. 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情緒持續低落或感到無助,可以尋找心理師或醫師的協助;他們能夠提供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讓產後憂鬱的復原之路更加順利。
3. 健康飲食規律作息
營養均衡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對情緒穩定有很大幫助;雖然照顧新生兒可能讓媽媽非常忙碌,但試著在照顧上與他人協調,讓自己保有規律地吃飯的時間,並在寶寶睡覺時盡量抓緊休息的機會。
4. 休息與自我照顧
適當的休息和放鬆能幫助媽媽恢復體力與心情;做自己喜歡的事,例如泡澡、聽音樂、閱讀,或簡單地坐著喝一杯熱茶,照顧自己的狀態就能有更多能量應對不同的情緒。
5. 避免過度的自我要求
每個媽媽都希望成為「完美媽媽」,但事實上,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只要在能力範圍內做到「夠好的媽媽」,允許自己有不足可能犯錯的地方,接受不完美,並學會適時尋求幫助,這些彈性都會讓自己在面對困難時有更多選擇。

               如果你正深陷產後憂鬱的低潮,請不要責怪自己,這不是誰的錯,也不是你意志不夠堅強的表現。若你的另一半正在面對產後憂鬱的挑戰,請避免說出像「每個媽媽都會這樣的」、「你是不是想太多」、「這都是些小事」這樣的話語,因為這些話可能讓她感到自己的情緒被忽視,甚至覺得自己不應該有這些情緒。

              請記住,產後憂鬱不是單靠意志力就能解決的問題。這是一種常見且正常的身心反應,與體內荷爾蒙變化、壓力累積和身體疲憊密切相關。它不是弱點,而是一種需要被理解和支援的狀態。當她表達難過或無助時,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她,用心傾聽,而不是急著給建議或要求她改變。試著讓她感受到,你願意與她一起尋找解決方法,並在她需要的時候提供支援。
如果產後憂鬱讓你或家人感到徬徨無助,並難以靠自己的方法改善,請勇敢尋求專業的協助,心語心理諮商所願意陪伴你,共同面對這段挑戰,為你帶來專業的指引與真摯的關懷,逐步走出憂鬱重拾美好生活。

羅靜伃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諮心字第003859號

【青少年心理諮商】
情緒議題
人際關係
特殊教育學生校園適應

【成人心理諮商】
情緒困擾
壓力調適
人際關係
飲食困擾
原生家庭
親職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