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性別

面對# Me too事件,如何察覺「狼」在身邊?-陳怡伶 諮商心理師

 

面對# Me too事件,如何察覺「狼」在身邊?

- 陳怡伶諮商心理師 -

                 自2023年Me too事件爆發,翻出一波波隱埋在台灣社會下的瘡疤,許多曾經歷性騷擾、性猥褻或性侵害遭遇的受害者勇敢說出「我也是」,過往默默承受的傷痛得以被聽見,不再被忽視,開始讓人們知道這個問題的存在有多普遍,廣泛到讓人輕易誤以為這些沒什麼,但當社會態度願意珍視人與人之間身心安全的距離,尊重與平等才可能在不因性別、權力的差異下而被理解並實踐出來。

                在社會努力提升性別意識的同時,不論什麼年紀與性別,仍不可輕忽有「狼」在身邊的危機,往往最難的是「狼」的樣貌通常與常人並無二致,做著最習以為常的正經事情,漸進式參雜一些有意無意的舉動,讓人初期不疑有他,慢慢產生混亂的認知和自我懷疑的感受,「狼」就會藉此趁虛而入。如何分辨「狼」的存在與及時遠離,務必留意自身浮現的感覺訊號。

 

重視自己感受到的「怪怪的」感覺
互動過程會感覺到怪,就是不對勁,不管對方(行為人)的動作多麼微小、言語涉及性話題的表達令你不舒服,都要相信自己的感受,並找信任的人討論「怪」的感覺,用這個感覺帶領自己去檢視和界定要與對方維持怎樣的距離(如:制止碰觸的行為、出聲表態自己可接受或反對談論的話題)或終止互動。

接收到「無謂堅持」的荒謬感
當對方(行為人)提出邀請或要求,你察覺到對方不考慮你的意見且有不尋常的堅持,例如:只能去他家或其指定的地方(密閉獨立空間)、隱約傳達只能兩人在同一個空間、指名他的事情只有你才能幫忙,或強調特別單獨給予你才有的待遇/權利,這些均是提醒自己警戒的訊息。

共處起來的混淆感
在一些正常不過的情境,如:討論工作/課業、執行醫療/業務、實習課堂/聚會活動,互動的對象可能是老闆、長輩親戚、主管、教練、老師、資深同事、導演、醫生等各種領域有職權或倫理輩份高的人,基於我們對於這些「角色」的信任、尊敬,不易立即意識到對方行使逾越角色的越界行為或態度,故儘管對方(行為人)有對自己好和照顧的部分,但又出現侵害、不尊重身體界線的舉動,試圖模糊掉你的感受,令你產生混淆感,即是遇到狼的警訊。

 

接納並肯定自己的感覺是首要,無須去揣測對方是有意還無意,只要確立自己的界線範圍在哪裡,就能採取策略去選擇捍衛自己的行動,不被他人牽著走。

陳怡伶 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 諮心字第003822號

親密、親子、人際關係議題
性侵害、家暴之創傷與復原
情緒困擾與壓力調適
自我探索與成長
生涯探索、轉換及適應問題
婦女難孕/不孕的心理調適